突发心悸,如何应对?这些方法能帮你化险为夷!
心悸,又称心慌,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,其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。心悸时,心跳可能过快、过慢、不规则,或是以正常速度跳动。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可清楚感觉心脏跳动的经验,如果心悸只是偶然发生一两次,则问题不大;若心悸频繁发生,应提高警惕,立即就医,了解原因,及时治疗。
心悸的病因 主要有哪些 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,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,有的由功能性因素所致,就医时医生常要进行多项检查以明确病因,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。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。 1.生理性因素 主要见于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,饮酒、喝浓茶或咖啡后,应用某些药物(如肾上腺素、麻黄碱、咖啡因、阿托品、甲状腺片等)期间。 2.心脏因素 常见于各种心脏疾病,如心肌炎、心肌病、心包炎、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。 3.非心脏因素 常见于贫血、低血糖、大量失血、高热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,以及胸腔积液、气胸、肺炎、肺不张、腹水、肠梗阻、肠胀气等。 4.神经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。另外,神经衰弱、更年期综合征、惊恐或过度兴奋、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。
心悸的主要 表现有哪些 1.心悸时,患者自觉心跳不整齐,时快时慢不规律,部分患者心跳的节律也可正常。患者自觉心率加快时感觉心脏跳动不已,心率缓慢时则感觉搏动强而有力。 2.有或无胸部疼痛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、晕厥、抽搐、呼吸困难、消瘦及多汗、失眠、焦虑等相关症状。
如何急救 1.心悸发作时,应马上静坐或静卧休息,周围保持安静,环境应通风。 2.偶尔发生的心悸一般并不需要服药治疗,只要避免心悸的诱因,适当休息就可以缓解症状;特别禁止自己按说明书去购买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来吃,非常危险,因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以诱发心律失常,一旦使用不对症,会加重病情。 3.如果心悸频繁发生,且伴有心前区疼痛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、晕厥、抽搐、呼吸困难等症状时,应立即呼叫救护车,并做好休克、昏迷、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备。 4.如果已在医院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,有时突然发作难以控制,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,甚至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危及生命,抗心律失常药有时也难以奏效,有条件者最好去做射频消融术或安装心脏起搏器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突然发生、突然终止,突然发生时患者千万不要过分紧张,因为这样往往会使症状加重,不妨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缓解症状。
如何预防心悸 1.心悸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、精神乐观,坚持治疗,坚定信心,少生气,调节情志,防止情绪过激,避免惊恐刺激及焦虑等。 2.注意休息,生活作息规律。 3.饮食应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,少进食肥、咸、辣的食物和酒、浓茶、咖啡等饮料。 4.病情轻者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、做体操等,以不觉劳累、不加重症状为度,避免剧烈活动。 内容来源: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《救在一步之遥》 本书主编: 原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孙文会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 付杰